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游千慧

原諒別人真的就是善待自己?—淺談「原諒」

#善待自己#個人成長#情緒表達#自我保護#情緒管理


在多數的華人社會文化底下,當人們身上具有「溫和」、「謙虛」、「乖巧」,總被視為正向的特質,隨著時間的推展與入世的過程,這些貌似優點般的特質也逐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然而很多時候這些理所當然的情況,也在不經意間內化到我們的心裡,轉變為一種「我應該要…」的語言,比方說:他都已經道歉了,我應該要原諒他才對呀、如果不原諒他會不會顯得我很小氣!

 



許多時候內心的糾結與情緒多半來自於「我們心中有一個認定的標準」存在,也許你會覺得原諒可以幫忙我們快速走出傷痛或是不再深陷情緒泥沼當中、原諒也許才可以讓事情圓滿落幕,讓一切都好好的,但有時候太快的妥協或原諒對方,反而壓縮到那個真正想表達出情緒的自己,彷彿將自己原本正在發炎的傷口,隨意貼起來假裝沒發生過,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假裝久了,那也許兩人就會形同陌路,因此我們需要先聊聊那些關於「原諒的迷思」:

 

1.吃虧就是占便宜

「吃虧」意味我們要將自己的權益放置於後面的位置上,多半時候是希望能夠顧及許多事情,而落入「以大局為重」的思考情節,有時候會讓人感覺到自己是慷慨大度,但這會讓我們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不舒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兩個慷慨大度而無法展現真正自我的人,會發生些什麼情況。比方說:A原本有家想去的餐廳,但認為需要先問問看對方意見會比較禮貌,因此主動詢問B對方對於餐廳的喜好,由於兩個人都很在乎對方想法與意見,也期待有個完美的約會行程,因此就在互相考量對方的情況下,遲遲無法做出決定,深陷情緒懊惱中。

信念上,我們容易陷入需要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平和的視角,因此在表現上讓人覺得溫和友善,但同時心理需要處理的是這些來來回回的煩燥與抱怨,也許你可能說「那當初為什麼不直接說就好了呢?」

 




2.直接是很傷人的

我們的文化與生長背景中,「直接」時常與負面的情緒連結在一起,比方說:生氣、吵架、罪惡感,也因為當我們表達負向情緒時,多半會得到的回應是:「你不要生氣啦!」「有話可以好好講,其實你不用那麼兇」,而我們在當下所接收到的情緒訊息會是:好像直接講出情緒會被阻止,久而久之也就認為直接表達是不被允許的或有情緒是不對的,但就上述的例子而言:其實表達出自己想吃的餐廳,也就不用讓兩人一起陷入情緒的僵局中,又或是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猜測,反而表達出真正的狀態與想法:目前還沒想好、我需要在一點點的時間,可以讓對方明白自己現在的情況,也能夠持續的開展出新的對話與討論, 然而其實原諒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該怎麼面對原諒?

 

1.不原諒,同時設定自己的底線

 

『我們知道正在經歷失落的痛苦是無可安慰,也無可替代的。不管如何填補這裂口,就算能夠完滿的填補,它也不是原來的模樣了。」(E. L. Freud,1961)』

 



我們可能正在思考要不要原諒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一連串的失落、哀傷的狀態,甚至反覆咀嚼那些讓人心碎的過程,倘若能夠找到一個安全空間、有個能夠袒露心事的好朋友,慢慢細說自己這段時間經歷的感受,先有一個情緒的出口,拼湊那些負向經驗,直到我們有辦法可以與難過待在一起,而這會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也因能夠讓我們感覺到心碎、受傷的人或事,肯定對我們來說非常在乎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允許自己不去原諒任何人或是正在發生的任何事,同時也不用急著做出回應。

比方說:我們可以對於傷害自己人的表示「我需要一點時間整理好再回應給你」、「我還沒準備好要談」,目的在於我們有機會幫自己創造情緒上的喘息空間,不用勉強那個心裡正在淌血的自己。

 

2.不在情緒頭上做計劃/行動

當我們表達出自己的限制與想法時,一開始對方會無法接受或產生許多攻擊的語言,讓我們開始懷疑的作法是否正確,也會開始動搖對自己的信心,甚至心理上需要經歷一段的情緒起伏。比方說:罵回去、想報復...等念頭,其實某部分的你,明白這樣沒辦法解決真正的痛苦,因此我們需要先分辨自己正在經歷哪些情緒(生氣、委屈、憎恨、罪惡),倘若已經到了無法幫忙自己時,我們可以請好朋友陪你談談或尋求諮商心理師,陪伴我們一起面對無能為力的情況,讓那些事情有機會能夠重新被看見與整理。

 

3.自我統整與投入生活




我們開始能夠停止自我檢討、不責怪自己,也意味著開始有機會能看見事情真正的模樣,了解對於哪些事情會產生負向的感受,以及那些感受是如何一步步的影響我們做出判斷,我們只需要先讀懂自己的每個情緒與想法,釐清正在干擾我們的負向信念,就已經是走在傷口復原的路上,我們不一定需要去原諒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也不一定要表現慷慨大方,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在這段療傷的日子裡所經歷的一切事物,本身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但如果你能真的走過原諒並獲得釋然,那也別忘記看看這段路的自己有多麼勇敢堅毅!

 

參考資料:

Janis Abrahms Spring Ph.D.Michael Spring.(2011)。教我如何原諒你。心靈工坊。

J. William Worden.(2020)。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心理。

 

30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