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李宜蓁

我選的是對的人嗎?如果是,為什麼現在我感受不到愛了?

#伴侶諮商#愛情#伴侶#親密關係



在親友婚禮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精緻剪輯影片,新人對伴侶浪漫告白說:「希望有你,陪我一起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然而,當關係走到某個階段,這段告白卻經常被重組成「婚後才知道,人生的風風雨雨大多是對方造成的。」    不管當初是一見鍾情還是千挑萬選,我們都曾天真以為,彼此就是「佳偶天成」的最佳代名詞,但曾幾何時,佳偶卻成了怨偶,甚至到最後各分飛。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道是我們選錯人了嗎?為什麼逐漸感受不到愛意呢?


    根據內政部統計數字,台灣在2022一年內離婚對數高達5萬803對,較2021年增加2,915對,其中約一半的離婚者婚齡未超過8年,婚齡結構中,又以結婚未滿5年者占34.3%為最多,結婚滿5年而未滿10年者占23.3%居次。意謂著2022年平均每天就有約139對怨偶決定再也不要看到對方。    「個性不合」雖不符合民法請求離婚的十大法定事由,但卻是許多怨偶拆夥的關鍵主因。是真的個性不合,還是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伴侶是否重新思考過對關係的期待為何?既然訴求個性不合,當初兩人又是怎麼看對眼的呢?



每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小男孩都曾幻想過自己的Mr. Right或Mrs. Right長得什麼樣,是要「高富帥」還是「白富美」,結婚是人生重要大事,誰的婚配對象不是千挑萬選?當然也有人說「只要處得來、感覺對」就好辦事,其實沒有條件,才是最難的條件。究竟是這些意識層面的條件帶領伴侶雙方互相吸引進而結合,還是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我們與伴侶的相遇、相識跟走入婚姻而不自知?


其實,我們內心早有了擇偶的導航系統。當我們選擇伴侶或配偶時,不只有用意識上的標準去篩選,每個人的腦袋裡都潛藏著一部複雜的擇偶自動導航系統,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追尋的對象,經常與我們的童年主要照顧者形象類似,特質上無論好與壞都有驚人的神似。這部潛意識導航系統會引導我們找到「最能挑起我們童年未竟事宜傷痛、也最有可能幫助我們療癒傷痛、整合人生」的那個人。





可惜的是,我們常陷入表層事件的爭執迷霧中,逐漸耗光感情存款;或者是,在互動中挑起彼此童年傷痛,還未能走到互相療癒的地步時,就彼此攻擊踩雷、混亂匆促的結束關係。    越來越多的親密伴侶會感受到彼此在關係中的細微變化跟不舒服,進而求助伴侶諮商的協助,婚姻家庭治療在近年來也逐漸成為心理學顯學。過去的婚姻治療比較是以處理外顯行為與認知歷程,彷彿缺少了了什麼,使得婚姻治療無法直接碰觸案主們無助的部分。因為助人工作者也會在晤談中一再經驗到,與伴侶工作時,猶如開著直升機穿越龍捲風那樣充滿挑戰,親密關係是如此的複雜、戲劇而難以掌握。


美國的Imago關係治療認為,透過精心設計的問卷與測驗,去描繪伴侶與童年主要照顧者相處的深刻經驗與內心渴望,覺察到伴侶關係中的慣性反應模式,不再無意識重演童年缺憾,在安全環境下學習表達需求,認領關係中屬於自己的責任、不再老是抓著對方為關係負責,看清對方真實的面貌,將可有效改善伴侶互動。因此,當我們感覺到伴侶關係或婚姻關係不如想像中美好,或許原因並不在於挑錯了人,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一直「用錯的方式愛著對的人」。

親密關係會激發一個人內心最脆弱的部分,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傷、最可能療傷的所在。關係出現困境的伴侶,可藉由諮商心理師陪伴,在建立安全諮商關係前提下,進行個人諮商或伴侶諮商,溫柔的將伴侶互動的潛意識運作提升到意識層面,以有效幫助伴侶及早走過模模糊糊的磨合階段,更加理解彼此的深層期待,讓關係再度靠近。

8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