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情緒#情緒控制#自我調適
「我對這件事情沒感覺。」
「沒關係啦!你們先就好。」
「我覺得忍過這段期間就會學到東西的。」
不曉得上述的這些話,是否感覺到熟悉?又或是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口頭禪了呢?
根據佛洛伊德提出的防衛機制概念中「壓抑」,是一種從無意識中將困擾想法從意識層面中移去,好讓生活可以持續運行著,如同有些時候我們會無法說清楚為什麼選擇這麼做,又或是呈現出某種無感的狀態,然而這些情緒可能與壓抑有所牽連。
嬰兒時期的我們踏入一無所知的世界,用最原始且直接的方式與環境互動著,隨著時間慢慢推移,我們與母親共構了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在持續探索之中意識到母親與我們終究是不同的個體,正處於發展階段的我們需要仰賴著母親才能夠長大成人,不免俗的在過程裡會需要無意識放棄屬於自己的某些部分,而那些被迫放棄的部分將會伴隨於在未來的生活裡。
————————以下文章涉及劇情,服用請小心————————
「阿姨是爸爸喜歡的人」
故事中主角——真人,生活在戰火延綿的時代,還沒準備好面對與母親的分離,緊接著而來的是父親再娶和搬家的新生活,真人總是以沈默、有禮貌的方式回應繼母、家僕,帶著許多複雜的情緒直到回房間內才能好好的釋放壓力,也在不自覺中昏睡過去,畫面裡頭藏著許多的情緒,彷彿說著原來活下去是件如此孤寂的事,但也沒有辦法與任何人談論起內心的悲傷,只能暫時先將自己拆分成兩個部分,讓現在的生活繼續下去。
「轉學生家中有汽車,這是多麽風光的事情,我已經跟老師講好了。」
戰火肆意之下,父親扛起家庭與工作的責任,忙碌得無法照顧真人內心,就如同父親無法停下來面對持續累積的壓抑情緒,透過成就感與財富的獲取與堆疊,就像說著可以暫時逃避、忘卻過往的經歷的傷痛,因此真人渴望被理解與回應的情緒,無法從父親身上得到一些平復與撫慰,慢慢將那些無法說的情緒吞入心裡,再加上歷經戰爭與學校生活的轉換期。如同客體關係的觀點曾說:「當具涵融能力的客體缺席時,我們會開始產生許多的防衛機制用以回應世界,盡可能保留自己的完整感,減少另一種被剝奪的感受。」在避免被剝奪的過程,真人主動拿起石頭攻擊頭部並與家人說著在學校裡被同學欺負,看似單純傷害自己的舉動,也說著真人內在有一部分渴望被填滿,身為觀影者不經心疼真人用力以自己的方式去回應外在世界。
「即使這樣我相信我會找到朋友的,就像霧子、火美、蒼鷺一樣」
進入塔內的真人,接二連三陷入兩難選擇,同時也在旅途中遇到帶著善意的夥伴們,
不自覺中開始練習直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不論是在塔內面對夏子的咆哮、舅公對真人的接班期待、最後和火美間的萬般不捨,真人都選擇與自己當下感受同在且順著心意前進,明知道自己的選擇會需要經歷情緒波瀾或是無法預料的任何情況,但他始終堅持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去逃避面對內心真實的聲音。
原以為故事會是描繪真人與夥伴並肩而行冒險的故事,但更多時候像是真人一同帶領我們走進內心世界裡的幽暗森林之中,然而真實世界與塔內的對比映照出真實的不完美之處,可能也在不完美中時常感覺到挫敗、灰心的念頭出現,但也因為有著未知與明天正在等待著我們去發掘美好,在不夠完美的世代中仍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繼續活著的勇氣與道路。
————————上述文章涉及劇情,服用請小心————————
《蒼鷺與少年》帶我們走進情緒的內在世界,身為觀影者的我們看見真人以自己的方式面對內心,不論是憤恨、厭惡與不捨,很多時候是無法承認或訴說的,也因為真人的勇敢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釋放壓抑情緒:
一、關注內在狀態
許多時候我們會過度關注外在所發生的情況,聽從他人給予的建議,但其實我們只需要先停下來,問看看自己「現在還好嗎?」、「現在感覺到什麼?」,聽聽內心想要告訴你的感覺,就能先讓身體與心理同在當下,也可能你會開始出現批判的念頭或想跳過的感覺出現,但別忘記每個感覺出現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
二、接納目前的狀態
「壓抑」是覆蓋情緒的行爲表徵、「接納」是看見與理解的過程,然而接納是一種不批判、不分析、不隨之起舞、不宣洩的舉動,看似奇妙與難懂,但其實就像我們躺在安穩的床上,感覺全身肌膚與床之間的接觸,只是單純用感覺去體驗,而當大腦出現其他想法時,我們知道想法是存在的,同時與想法待在一起,即便想法可能帶來焦慮,但我們也可以練習與焦慮一起直到感覺消失,焦慮也無法拿我們怎麼辦!
三、找到可行的方向前往
可行方向的萬靈丹,是依靠自己珍貴的經驗、價值觀、想法帶領自己找到合適的路,評估前行的方向是否與自己相符,倘若依靠他人的意見與方向我們可能會陷入困惑與迷惘中,而根據自己的想法前行,我們也會了解自己的原因、選擇道路的意義,讓未來的日子中更加安穩踏實,即便一開始可能會感覺不習慣或是想要逃開,但跟著自己內心的感覺前行,就意味著你已經開始練習想與自己好好相處,想要好好照顧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而能夠勇敢直視內心的脆弱,翻開塵封已久的傷口,那代表你正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了!
參考資料:
《內在生命:精神分析與人格發展》(2008)Margot Waddell著
《練習不壓抑》(2018)蘇益賢著
《脆弱的力量》(2012)Brené Brown著
Comments